
一路走高的房价,在一片“是跌是涨”和“拐点是否出现”的争议声中走过了2007。回望这个房地产市场有史以来最火、最疯的一年,我国各大城市楼价经历了大幅上涨后,年底楼市出现了成交量下降、市场观望气氛浓厚的状况。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下,眼下的降温到底是拐点,还是房价又一轮大涨的起点?我认为现在就评说它的历史意义似乎还为时过早,我也不希望被充斥媒体上的“房价预测”和“房地产市场分析”所左右,毕竟作为“房地产圈里人”,我们应该有自己独立和清醒的判断。那么,房地产市场现在实际情况究竟如何?
房价之所以广受关注,因为它从宏观上涉及多个产业,涉及国计民生;从微观上涉及亿万家庭,涉及社会稳定;从学术上,它是经济晴雨表的指针;在生活里,它是老百姓口袋里的真金白银换来的生活寄托……
几年来,国内房价一直持续上涨,高昂的房价让民众怨声载道,但最近房地产市场的情况却有点反常。从市场上获得的信息来看,不少地方坚挺的房价开始出现松动,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楼市成交低迷,成交量急剧萎缩。10月份,深圳新房市场日均成交住宅不足60套,较9月份下降一半以上,而11月上旬,深圳新房日均成交仅30套左右。同样是10月份,广州十区商品住宅签约量为4502套,较上月下降14.77%。中国指数研究院监测的数据显示,11月5日至11日这一周,上海楼市成交量比前一周的5457套跌了20.6%。另据北京市房地产交易管理网的数据,同一周,北京市期房住宅日均签约量比前一周每天少了近100套。9月和10月,北京期房住宅的日均成交量都不大,分别为391套和404套。
纵观2007年中原楼市,呈现的是抛物线发展轨迹。2007年郑州市房价上涨较快,主要是因为郑东新区房价的带动,东区由2006年每平方米3000元的均价,迅速上涨到今年的5000元,借郑东新区房价上涨之势,郑州整体房价也随之高涨。然而正所谓盛极而衰,9•;;;27新政后,全国楼市成交量步入低迷,郑州楼市也被浓厚的观望氛围所笼罩,在温水中悠哉游哉的青蛙们,终于感知到温水已开始变成灼人的热水了。一些楼盘开始出现变相的优惠打折,借圣诞、元旦带来的商机,郑州的地产商也开始大搞促销活动了,促销力度比往常都要大,成交量却没有明显上升的趋势,如11月一些二手房中介甚至出现了“零成交”。
今年以来,我国各大城市楼价经历了大幅上涨后,年底楼市出现了成交量下降、市场观望气氛浓厚的状况。对此,万科董事会主席王石在北京出席一个新闻发布会时表示,深圳楼市确实出现了拐点,万科同时下调了自己在深圳和广州的楼盘售价。与此观点相仿,在广州举行的一个地产高峰论坛上,与会者也预测,中国房价调整期最长将达15个月。尽管有其他业内人士表示,10月份以来北京、上海、深圳等市的房价较以往突然下跌,可能是市场的一个正常波动,只是局部现象,房价普降更不可能,尤其不能以新盘均价变化来说明房价涨跌。事实上,有三四成新盘成交价高于开盘价,但同时,分明感觉到2008年中国楼市涨势将受到更为明显的抑制。
从技术和业务的角度,我个人非常反感把房地产市场的某些信息和现象无限夸大并做断章取义式的解读,至少有两个核心问题我认为我们并没有完全搞清楚:一是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变化对房价的影响过程;二是2007年,无论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全国的,自从2005年的“国八条”开始,到后来的“国六条”、限制外资政策、增加个人所得税、增加二手房交易营业税、发行国债、调低利息税、历次加息以及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到多部门联手严查、加强住房保障,再到今年9月27日央行和银监会联合出台的房贷新政、国土资源部的39号令(236号文)……不到1000天的时间里,各种调控政策密集出台、数量之庞大、时间持续之长、措施之严厉,在中国房地产的发展史上实属罕见,更为不正常。焦点问题是,2008年中国的房地产是什么样子的?这也的确是非常关键的一年。
2008年,旧有的政策继续延伸并进一步贯彻执行,新的政策有望继续出台。所谓新政策,也是在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或是增删的,但开发的项目不会大幅度缩减,一些投资的、投机的也更加购房盛行。随着城市改造工程的进一步加大,近几年城市改造力度已呈现出进入尾声的环节,那么,城市扩容,向周边村镇的“侵蚀”,向农村争夺地盘壮大城市容量的“城市增肥”运动,将进一步加速。新一轮的城市边缘战将愈演愈烈,那些旧有的房地产前沿城市,由于过早地成熟与壮大,将率先退出房地产“领头羊”的地位,中国地产未来的晴雨表,将来自新型城市的扩张运动。
与此同时,近期出台的39号令关于土地供应调控的相关政策,就是要强调保障住房供应量,重点是保证住宅用地的需求,特别是要优先安排低收入家庭住房用地的供应。这样一来,善于研究政策的中国人,便有了继续扩大城市容量的借口,未来城市的核心地带将被商务、休闲和政务功能所占据,优先安排低收入家庭住
房价之所以广受关注,因为它从宏观上涉及多个产业,涉及国计民生;从微观上涉及亿万家庭,涉及社会稳定;从学术上,它是经济晴雨表的指针;在生活里,它是老百姓口袋里的真金白银换来的生活寄托……
几年来,国内房价一直持续上涨,高昂的房价让民众怨声载道,但最近房地产市场的情况却有点反常。从市场上获得的信息来看,不少地方坚挺的房价开始出现松动,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楼市成交低迷,成交量急剧萎缩。10月份,深圳新房市场日均成交住宅不足60套,较9月份下降一半以上,而11月上旬,深圳新房日均成交仅30套左右。同样是10月份,广州十区商品住宅签约量为4502套,较上月下降14.77%。中国指数研究院监测的数据显示,11月5日至11日这一周,上海楼市成交量比前一周的5457套跌了20.6%。另据北京市房地产交易管理网的数据,同一周,北京市期房住宅日均签约量比前一周每天少了近100套。9月和10月,北京期房住宅的日均成交量都不大,分别为391套和404套。
纵观2007年中原楼市,呈现的是抛物线发展轨迹。2007年郑州市房价上涨较快,主要是因为郑东新区房价的带动,东区由2006年每平方米3000元的均价,迅速上涨到今年的5000元,借郑东新区房价上涨之势,郑州整体房价也随之高涨。然而正所谓盛极而衰,9•;;;27新政后,全国楼市成交量步入低迷,郑州楼市也被浓厚的观望氛围所笼罩,在温水中悠哉游哉的青蛙们,终于感知到温水已开始变成灼人的热水了。一些楼盘开始出现变相的优惠打折,借圣诞、元旦带来的商机,郑州的地产商也开始大搞促销活动了,促销力度比往常都要大,成交量却没有明显上升的趋势,如11月一些二手房中介甚至出现了“零成交”。
今年以来,我国各大城市楼价经历了大幅上涨后,年底楼市出现了成交量下降、市场观望气氛浓厚的状况。对此,万科董事会主席王石在北京出席一个新闻发布会时表示,深圳楼市确实出现了拐点,万科同时下调了自己在深圳和广州的楼盘售价。与此观点相仿,在广州举行的一个地产高峰论坛上,与会者也预测,中国房价调整期最长将达15个月。尽管有其他业内人士表示,10月份以来北京、上海、深圳等市的房价较以往突然下跌,可能是市场的一个正常波动,只是局部现象,房价普降更不可能,尤其不能以新盘均价变化来说明房价涨跌。事实上,有三四成新盘成交价高于开盘价,但同时,分明感觉到2008年中国楼市涨势将受到更为明显的抑制。
从技术和业务的角度,我个人非常反感把房地产市场的某些信息和现象无限夸大并做断章取义式的解读,至少有两个核心问题我认为我们并没有完全搞清楚:一是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变化对房价的影响过程;二是2007年,无论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全国的,自从2005年的“国八条”开始,到后来的“国六条”、限制外资政策、增加个人所得税、增加二手房交易营业税、发行国债、调低利息税、历次加息以及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到多部门联手严查、加强住房保障,再到今年9月27日央行和银监会联合出台的房贷新政、国土资源部的39号令(236号文)……不到1000天的时间里,各种调控政策密集出台、数量之庞大、时间持续之长、措施之严厉,在中国房地产的发展史上实属罕见,更为不正常。焦点问题是,2008年中国的房地产是什么样子的?这也的确是非常关键的一年。
2008年,旧有的政策继续延伸并进一步贯彻执行,新的政策有望继续出台。所谓新政策,也是在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或是增删的,但开发的项目不会大幅度缩减,一些投资的、投机的也更加购房盛行。随着城市改造工程的进一步加大,近几年城市改造力度已呈现出进入尾声的环节,那么,城市扩容,向周边村镇的“侵蚀”,向农村争夺地盘壮大城市容量的“城市增肥”运动,将进一步加速。新一轮的城市边缘战将愈演愈烈,那些旧有的房地产前沿城市,由于过早地成熟与壮大,将率先退出房地产“领头羊”的地位,中国地产未来的晴雨表,将来自新型城市的扩张运动。
与此同时,近期出台的39号令关于土地供应调控的相关政策,就是要强调保障住房供应量,重点是保证住宅用地的需求,特别是要优先安排低收入家庭住房用地的供应。这样一来,善于研究政策的中国人,便有了继续扩大城市容量的借口,未来城市的核心地带将被商务、休闲和政务功能所占据,优先安排低收入家庭住